Service

臉部補脂手術詳細過程介紹
初診諮詢與臉型設計
1.醫師針對臉部凹陷、比例不均、老化徵象等進行診斷評估。
2.透過視診、觸診及必要時使用超音波影像,規劃補脂區域與預期效果。
3.同時確認身體是否有足夠脂肪供抽取(如腹部、大腿、臀部等),並排除不適合療程的健康狀況。

術前準備與安全評估
1.執行血液常規檢查、凝血功能、肝腎指數、過敏史與感染風險評估。
2.拍攝臉部各角度術前照,供後續追蹤與成果比較。
3.術前8小時需禁食、避免吸菸與酒精,暫停服用阿司匹林、維他命E等抗凝藥物與食補。

抽脂部位消毒與麻醉處理
1.確定抽脂位置並於術前劃線標示操作區域。
2.進行局部麻醉(視需求可搭配舒眠麻醉),確保抽脂過程中舒適且無痛。
3.使用無菌布覆蓋手術區域,維持手術環境潔淨。

進行自體脂肪抽取
1.以細針管(Cannula)連接低負壓抽脂裝置,小量、溫和抽取脂肪,保護細胞完整性。
2.控制抽脂量不過多,減少術後瘀青與肌膚鬆弛風險。
3.抽取後立即轉送處理台進行脂肪淨化。

脂肪純化與品質篩選

1.將脂肪進行離心分離,濾除血液、麻醉藥液與油滴等雜質。
2.僅保留具活性、形態完整的脂肪細胞作為補脂材料。
3.視臉部結構需求,可分為粗顆粒脂肪(深層使用)與微脂肪(表層細緻使用)。


臉部補脂注射操作
1.依臉部各層結構分層施打:骨膜上方、肌肉層、皮下脂肪層。
2.使用少量多次注射技法,確保脂肪分佈均勻、自然且不堆積。
3.補脂區域可能包括:太陽穴、顴骨旁、法令紋、蘋果肌、下巴、淚溝等。
4.注射過程精準控制深度與量感,以符合臉型美學標準。

術後即時照護處理
1.注射結束後進行局部消毒與敷料保護,避免感染。
2.患者需於恢復室休息,醫師確認無異常後方可返家。
3.術後提供口服藥物(消炎藥、止痛藥、胃藥)並說明護理指引。

術後追蹤與第二次補脂評估
1.第3~7天可能出現腫脹與瘀青,建議仰睡、避免壓迫補脂區。
2.約4~6週後脂肪穩定存活,可回診檢查是否達到預期效果。
3.若脂肪存活率不足或效果未完整呈現,醫師將評估是否安排第二次補脂。